您正在访问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平台:88.118.91001 前往国家顶级节点服务平台查询

18643443977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两种手脚凉,三伏祛病根

两种手脚凉,三伏祛病根

2025-08-29 00:00    来源:生命时报  点击量:69  评论(0人参与)
 

时值三伏,有人贪凉饮冷还不过瘾,有人却穿着袜子仍觉脚底生寒,手里像握了冰块一般。《黄帝内经》有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是体内的“小太阳”,手脚冰凉是其能量不足或受阻的鲜明信号。一年之中,三伏天阳气最盛,正是驱散寒邪、培补元阳、直击病根的绝佳时机,尤其以下两类手脚冰凉人群最为适用。


“火力不足”型:阳气虚寒。由于先天禀赋不足、久病耗伤、过食生冷或过度劳累,体内“小火炉”(脾肾阳气)衰弱,产热不足,表现为手脚冰凉如浸冷水、畏寒喜暖、腰膝酸软无力、精神疲惫、面色偏白、食欲不振或易腹泻、常感精力不足、舌质淡白胖嫩、舌边或有齿痕、脉象沉细无力。
应对方法:温阳散寒,补足能量库。1.艾灸暖阳。首选关元穴(脐下3寸处)、气海穴(脐下1.5寸处)、命门穴(位于后腰,正对肚脐)、足三里穴(小腿外膝眼下4横指处)。艾灸温煦之力可直达脏腑,温补脾肾阳气。2.三伏贴贴敷。选用温阳散寒药材(如白芥子、细辛、肉桂、生姜等)制成的药贴,敷贴于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等穴位,借助伏天阳气引药入经。3.食疗温补。常饮生姜红枣茶,适量吃当归生姜羊肉汤、肉桂粉炖粥,避免摄入生冷寒凉(冷饮、海鲜、西瓜等)。4.适度运动。推荐选择八段锦、太极拳、慢跑、散步等和缓运动,微微出汗即可,避开正午高温时段,切忌大汗淋漓,以免耗伤阳气。
“暖气不通”型:阳气郁滞。长期情绪抑郁、压力过大、缺乏运动的人,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使得阳气被“困”,相当于身体的“暖气管道”堵塞,阳气无法顺利抵达四肢末端。这类人表现为手脚冰凉但身体其他部位不怕冷、情绪易波动、常感胸闷或胁肋胀痛、舌质偏暗或有瘀点、脉象弦或涩,女性多有经前乳胀、痛经等症状,手脚冰凉常在情绪不佳或紧张时加重。
应对方法:疏通气路,引阳达四肢。1.按摩刮痧。经常按揉或刮拭太冲(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合谷(手背虎口处)、内关(腕横纹上2寸处)、阳陵泉(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等穴位,或拍打胆经(大腿外侧裤缝处)。2.舒畅情志。紧张、焦虑时,要及时解压,可练习深呼吸、冥想、听舒缓音乐。一定要避免过度思虑和情绪压抑。3.运动疏泄。选择能舒展筋骨、促进气血流通的运动,如瑜伽、快走、游泳、跳舞。运动后注意保暖,避免冷风直吹。4.饮食调摄。可适量饮用玫瑰花茶、陈皮茶、薄荷茶,避免吃油腻、黏腻的食物,也不要过度滋补,以免这些“厚重”的食物阻碍气机。5.泡脚通络。用温水泡脚,可加入少量疏肝理气的药物,如陈皮、艾叶、玫瑰花,水温40℃左右,每天泡15~20分钟,促进下肢气血循环。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猜你喜欢

相关评论

好评
0% 0
中评
0% 0
差评
0% 0
       匿名发表     (内容限5至200字)     当前已经输入 0
  • 暂无评论

资讯排行

热搜新闻词

产品快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有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吉林省李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备案号:吉ICP备2023003468号-1